567瓷器
-
新中国第一代“建国瓷”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的这套景德镇斗彩中餐具为国庆五周年宴会用瓷, 器物通体施白釉,以斗彩缠枝花卉为饰。 材质均为中国传统灰釉硬质白瓷,都以 “景德镇窑”松柴燃料高温 1300℃烧成, 采用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结合的斗彩缠枝花卉纹为装饰。此种花卉为宝相花,源于佛教的纹样,隋唐时期较为盛行,纹饰结构一般以牡丹花、莲花为主,花心镶嵌形状不同。此套中餐具缠枝花卉纹是以莲花为主的宝相花纹,蕴含清静、纯洁、 庄严、伟大的寓意。西餐具则采用釉下青花海棠纹为饰, 海棠花纹属传统吉祥纹饰,海棠花花姿潇洒,花开似锦, 因“棠”与“堂”谐音,蕴含有“满堂平安”的吉祥寓意。
-
玲珑眼技艺来之不易-陶瓷人口述史
玲珑瓷制作,特别是玲珑釉的配制历来就是神秘和保密的。玲珑打眼器发明后,也是高度保密的。
-
浅谈上世纪磁州窑国营五厂出口日本茶器的收藏价值
陶瓷五厂这一时期制作的这批出口日本的茶器,不仅是中国传统茶道制式体系的茶器在国营时代的再生,同时也是在保留原有标准制式下,进行了多种珍贵釉料的试制和探索,堪称新中国官窑与传统茶道器具的完美结合。当时在国营企业的体制下,在国家资本的支持下,在国家非常重视出口创汇的前提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矿业发展优于化工发展的背景下,磁州窑这一批茶器基本全是现在看来昂贵的天然矿物质釉料和煤窑烧制,个个堪称是国营时代的珍品。光阴似水,岁月如歌,如今陶瓷五厂已不复存在,磁州窑那个辉煌的国营时代成为了历史,陶瓷五厂当年留下的这些出口日本的茶器也成为历史的绝唱。
-
“文革”时期釉上彩瓷的艺术形式及其特点
釉上彩瓷始于金代,在经历过元、明、清等历史朝代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出现了古彩、粉彩、新彩、雕塑上的釉上彩装饰等釉上彩瓷的分类。新中国成立后,釉上彩瓷更是朝着成熟和多样化的发展。
-
文革瓷,收藏投资的特殊品类
“文革”时期‚我国陶瓷生产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变化‚瓷器也带有浓郁的政治色彩。“文革”瓷器‚因其产生于那个特殊年代‚在制作工艺、图案造型、题款铭文等方面‚与历代瓷器有较大的区别‚“文革”瓷的特点是胎瓷厚且较粗糙‚色泽偏黄‚具有时代色彩浓厚、品种造型多样、制作工艺精良等特点。 “文革”瓷‚广义上是指“文革”时期产生的瓷器‚但从表现内容上来看‚“文革瓷”主要指有“文…
-
人民瓷厂的“青花”,一个时代的丰碑
人民瓷厂的青花是很有特色的,无论是发色还是胎质,如今在市场上,已经很难再看到能有如此效果的青花瓷。青料成色艳丽而不显火气,沉着又不觉闷塞,色调层次丰富,线条清晰,有着极强的艺术表现力,呈现微青晶莹,细腻丰润,瓷上青花纹给人以水乳交融的独特美感。
-
景德镇国礼瓷的应用情况
景德镇国礼瓷在国家外交外事活动中大量应用情况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景德镇十大瓷厂时期的国礼瓷,另一方面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由国有瓷业公司、知名陶瓷民营品牌、知名陶瓷艺术工作者结合的多元化供应体系生产创制的国礼瓷。在国礼瓷应用中对材料和工艺的把控,对品类、装饰题材的选择都非常严格。
-
新中国景德镇国礼瓷概况
景德镇国礼瓷凝聚了瓷都人民的心血和智慧,烧造出了大量代表新时代最高工艺水平的瓷器献给了党和国家。这一时期的国礼瓷总体特征是用材优质精细、器型端庄挺拔、花面清新隽永、工艺精工细作,在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无不凸显出时代新风貌。同时,又充分结合受赠国和地区的文化特征与生活习俗,将这些因素融人国礼瓷中,如在器型功能上烧制出了大量的西餐具、咖啡具等,在花面上有特定的图案纹饰、文字符号等,在国家外交外事活动中进一步增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