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时期‚我国陶瓷生产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变化‚瓷器也带有浓郁的政治色彩。“文革”瓷器‚因其产生于那个特殊年代‚在制作工艺、图案造型、题款铭文等方面‚与历代瓷器有较大的区别‚“文革”瓷的特点是胎瓷厚且较粗糙‚色泽偏黄‚具有时代色彩浓厚、品种造型多样、制作工艺精良等特点。
“文革”瓷‚广义上是指“文革”时期产生的瓷器‚但从表现内容上来看‚“文革瓷”主要指有“文革”画面、“文革”语录或文字(诗词、手迹等)的瓷器‚具有典型的“文革”题材特征。从瓷质来看‚“文革”瓷又分陶瓷和搪瓷。“文革瓷”多为塑像和像章‚还有大量的生活用品‚如瓷盘、瓷碗、瓷杯、瓷壶、花瓶、笔筒等‚尤以革命圣地图和毛泽东著作语录器皿最能刻画那个年代陶瓷艺术特征。
文革瓷器品种繁多‚最主要的“角色”‚当然是毛泽东主席‚但还有英雄豪杰、革命样板戏、工农兵、乒乓外交、太平天国英雄等等。新加坡的一位杨姓大夫‚收藏“文革”瓷器近四千件‚并积极研究“文革”陶瓷史与编撰“文革”陶瓷精品图录。其中毛泽东主席大力表扬的白求恩大夫、赤脚医生、针刺麻醉等‚构成了杨大夫的“文革”陶瓷专题中的一个小专题。一把文革茶壶‚瓷质细腻‚釉色光亮‚正面绘着两位知识青年‚打着赤脚‚裤腿高挽‚身背草帽‚手捧红宝书‚在田间地头认真看书学习‚背面模印着两行大字“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散发着当时的时代气息。“革命圣地延安”壶和“老三篇万岁”碗‚粉彩设色‚古朴而典雅‚壶腹处以浅显油画技巧描绘参天大树‚用简洁线条描出中央办公厅小礼堂和毛泽东办公窑洞‚晨曦中的山峰烘托出巍巍的宝塔山‚赋予了瓷器的时代生命力。
二、三十年前‚“文革”瓷器遍地都是‚人们只把它当做日常用品‚现在收藏“文革”瓷器的人越来越多。由于“文革”瓷器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而且生产年限很短(基本上都生产于1968年至1970年间)‚故有一定的收藏价值‚且潜力较大‚价值倍增。一尊批走资派的“文革”人物瓷器‚在深圳文化宫集邮收藏品市场报价数千元‚即使是一个“文革”瓷器杯子‚其价格也有高于现在商场中同等品质的杯子数十倍。报刊上‚常有爱好者出价30-1000元求购“文革”瓷收藏品。1992年10月‚“北京国际拍卖会”上‚一只绘有“样板戏、知青上山下乡、五七干校”画面的花篮瓶‚由280美元起价‚最后以5000美元易主。在1998年3月‚中际汉威拍卖有限公司在北京国际俱乐部内举办的中国瓷器专场拍卖会上‚一件底价500元的“文革”瓷——— —釉上初升太阳瓷瓶‚经过激烈竞拍‚最终以3000元落拍。目前‚“文革”瓷最高单件拍卖成交价记录为2万元‚是高40厘米、直径20厘米的立件瓷瓶——— —毛主席去安源。其他“文革”瓷‚如瓷板、人物造型等不妨关注一下。
近来市场频频出现“文革”瓷仿制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鉴别。一是“文革”瓷无繁体字;二是“文革”瓷大都用贴花‚划花极少‚须细心分别;三是“文革”期间制瓷画家不会落款‚有落款的一般为赝品‚“文革”瓷釉色用料朴素不艳。收藏投资“文革”瓷时一定要注意‚以免走眼上当。
本文转载自网络整理,本文观点不代表【葫芦志】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