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瓷的历史悠久,其起源可追溯于宋代的镂空工艺,从制造镂空“香熏炉”的偶然现象中得到启迪,继而演变而得。
宋时景德镇窑以盛产影青瓷著称。其釉色介于青瓷与白瓷之间,颇具温玉质感,非常符合世人含而不露的崇玉心理,故影青瓷制熏香炉颇受官宦贵庶的青睐,真可谓“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宵”。制作瓷质香薰炉,先要在顶盖上镂刻出许多排列有序的洞眼,施好釉再入窑烧成。由于施釉过厚,釉料在高温熔融时出现了釉汁流淌而淤塞孔眼的现象,形成透明而不透气的效果,给人一种意想不到的剔透的美感。这种制瓷中偶然出现的瑕疵,给陶工们以启迪,聪慧的陶工触类旁通,启发了创新的思维,有意识地在瓶、盘、碗上镂孔之后在孔洞中填釉,烧制出来,经过长期摸索实践,最终完善了这一套新的制瓷工艺,创造出这种装饰风格独特的瓷种—玲珑瓷。
这种新的瓷种—玲珑瓷,对光明视,其孔斑斓透明,平滑晶莹。玲珑瓷冰清玉洁的瓷质,玲珑剔透的风骨,其魅力就在于她改变了先前瓷器厚实单一的胎体结构,仿佛于沉闷的坯体之中打开了一扇窗,吹进了一股温馨的春风,宛若是李白诗中“玉阶生白露,夜入浸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物化的情慷象征。现在,在景德镇湖田窑的宋代遗物中,可见到这种被透明的影青釉填满了孔眼的镂孔器物残片,这也许是至今被人们发现的玲珑瓷的雏形。
本文转载自,本文观点不代表【葫芦志】立场。